您的 位置: 中医医学研究 >> 论文论著 >> 正文

坐骨神经痛的分型与中医治疗

作者:卫生部资深专家 阅读:3470
坐骨神经痛的分型与中医治疗
 
作者:吴锡锋
 
        坐骨神经痛是沿着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以疼痛为主的综合征,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症状。其发病率当高,居体内各种神经痛的首位,生骨神经痛也是急慢性腰腿痛的病因。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本病常见于青壮年,以男性多见。
中医属于“腰腹痛”、“腰胯痛”、“腰痛”、“痹证”等范畴。本症多由外感风寒、痹阻经络或劳累过度、用力不当、外伤所致气血淤滞所导致。
1、诊断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多数为急性起病、也有缓慢起病的、通常为单侧性。疼痛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疼痛主要位于坐骨神经分布区、腰部、臀部、股后、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并有发作性加剧,此时可呈烧灼样和刀割样剧痛,常以夜间疼痛更著。疼痛剧烈时,患者可保持特有的姿势、腰部弯曲、疼痛侧屈骨髋、屈膝、脚尖着地,以减轻疼痛。
1.1.2 体征:
1.1.2.1 坐骨神经沿经路有压痛点。如4.5的刺突旁、骶髂点、髂点、臀点、股后点、腓点、腓肠肌点和踝点等。
1.1.2.2 牵拉坐骨神经时可引发疼痛,即坐骨神经牵拉征。发病时此征呈阳性。在临床上一般将此征分为三等:直腿抬高至40度以内出现疼痛为明显阳性;至60度疼痛者为阳性;至60度以上出现疼痛者为轻度阳性。
1.2 辅助检查:主要目的在于寻找坐骨神经痛的病因。
1.2.1 脑脊液检查
1.2.2 CT、MPI、椎管造景
1.3 鉴别诊断
1.3.1 局部肌肉、关节病变: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骶髂关节炎、臀部纤维组织炎等也可引起腰臀及下肢的疼痛,但这些疾病的疼痛和压痛都在局部,并不放射,无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踝反射消失等神经体征。
1.3.2 下肢血管病变:髂总动脉闭塞或下肢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可引起下肢疼痛,但皮肤苍白、发冷、动脉搏动消失等表现不难与本病鉴别。
2、辨证
2.1 寒湿凝络证:腰胯持续性钝痛、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处侧放散,受寒加剧,得热痛缓、静卧时痛不减。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2 湿热阻络证:腰腿痛呈烧灼样剧烈胀痛:口渴心烦、尿赤、苔黄腻、脉弦数。
2.3 瘀血阻络证:腰腿痛持续剧烈、咳嗽、解便、行走均使疼痛加剧,坐卧屈膝则痛稍减。痛如针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下肢麻木、舌质暗紫、或有瘀班。  .
2.4 肾虚寒入证:腰腿部疼痛、以酸痛为主、得温痛减、喜按。乏力、懒言嗜卧、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3、治疗
3.1 中医治疗
3.1.1 针灸治疗(体针)
治则:补肾散寒、疏风通络。
主穴:大肠俞、肾俞、秩边、环跳、阳陵泉、承山、悬钟。
随症取穴:偏寒湿者,加命门、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偏湿热者,加大椎;曲池:偏瘀血者,加血海、隔俞、三阴交;出现肌肉萎缩加脾俞、足三里。
3.1.2 中药治疗
3.1.2.1 寒湿凝络证
治法:祛寒除湿、温经通络。
主药:代表方乌头汤加减。炮附子10g、细率2g、白芍30g、灸甘草30g、灸黄芪15g、灸麻黄8g。
3.1.2.2 湿热浸络证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主药:代表方四妙丸加减。苍术10g、黄柏15g、意苡仁15g、泽浑15g、牛膝20g。
3.1.2.3 瘀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药: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15g、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没药10g、五灵脂6g、香附10g、牛膝20g、地龙10g。
3.1.2.4 肾虚邪入证
治法:补养肝肾、祛邪通络。
主药:代表方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9g、桑寄生15g、杜仲15g、牛膝20g、细辛2g、防风10g、秦艽10g、党参20g、茯苓10g、当归10g、川芎15g、熟地15g、白芍10g、桂心3g、甘草6g。
 

主办单位:医学临床研究医学会   电话:020-85583372   邮箱:m131411819@163.com
网站地图 sitemap.xml